珊瑚白化
珊瑚白化 【摘要】欣欣向榮的珊瑚礁維繫在珊瑚與共生藻微妙的共生關係上,珊瑚白化破壞了這種共生關係,也危及珊瑚礁生態系的發展,珊瑚究竟為什麼白化?珊瑚白化對生態系有那些影響?珊瑚白化後如何復原? 去年八、九月間,台灣南端南灣海域的珊瑚白化事件,再度引起國人的廣泛關注。由於珊瑚白化的範圍就在核能三廠排水口附近,核能電廠的污染問題,也再度引起大家的關切。事實上,自民國七十四年核三廠兩部機組並聯發電以來,每逢夏季排水口附近珊瑚白化的事件就一直頻傳,珊瑚白化的範圍則以七十六及七十七年最廣,災情也最嚴重,從排水口延伸到貓鼻頭,水深五公尺以內的所有珊瑚,幾乎都被波及。但是自七十八~八十二年間,由於氣候、降雨和颱風的影響,珊瑚因熱污染而白化的現象已趨緩和,但是繼之而起的沈積物和有機物污染,也引起珊瑚普遍的白化。這一連串的珊瑚白化事件顯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,正面臨嚴厲的環境衝擊;然而,珊瑚究竟為什麼白化?珊瑚白化對生態系有那些影響?如何減輕珊瑚的白化?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。 除了台灣的南灣海域外(見圖一),珊瑚白化事件也曾經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普遍發生過,例如:太平洋東岸、加勒比海、佛羅里達、澳洲大堡礁、琉球群島和印尼海域,都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。由於珊瑚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態系,珊瑚礁對於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也有重要貢獻,因此珊瑚大量白化的事件,在許多國家都引起科學家、環保人士和政府當局的重視。例如:美國的參議院就曾為了調查1987年發生在加勒比海的珊瑚白化事件而舉行數次聽證會,邀請學者專家、環保人士和潛水運動人士,共同討論珊瑚白化對生態系的影響。此外,自1987年以來,至少有十餘個國際學術會議包含討論珊瑚白化的議題;而且,聯合國環境規畫署(UNEP)、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、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(WWF)等國際組織,相繼針對珊瑚白化事件研擬具體的保育措施;由此可見,珊瑚白化在國際間受重視的程度。 何謂珊瑚白化? 簡單來說,珊瑚白化(coral bleaching)就是珊瑚顏色變白的現象。在正常的情況下,珊瑚呈現綠、藍、黃、褐、紅、紫等各種不同的色彩,然而這些顏色並不是珊瑚本身擁有的,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(zooxanthellae)。共生藻是一種渦鞭毛藻(dinoflagellate),在珊瑚生理正常的情況下,共生藻密集分布在珊瑚內...